真正发起设立的这个政策过去没有禁止过,但是不够明确,这次明确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此外,存款利率上升还会产生一些不那么受欢迎的后果。因为很多交易都涉及国有实体贷款给国有实体,责任变得模糊不清,利益冲突的情形加剧。
本文并不是暗示北京永远都不应该让存款利率市场化。与此同时,不管房地产市场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但抵押贷款利率太低很可能并不是原因之一,这一利率水平目前为7%左右,比亚洲和美国的可比利率高出不少。虽然存在这种息差,但决策者们发现诸多迹象表明,在现实情况中只要中国政府允许,实际存款利率还是会上升的。如果把通胀考虑在内,利率差异就更加明显进入专题: 余额宝 金融创新 。
正如银行销售基金的强大能力在于客户基础和网点优势,余额宝销售基金的超级强大能力,也在于原支付宝的庞大客户群。这实际上是混淆了余额宝高收益与货币市场高利率间的因果关系--市场高利率导致了余额宝的高收益,而不是相反。比如说,随着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全面开放、股市发行的注册制、宏观管理的负面清单等改革举措的全面推行,无论是国内金融市场规则和金融市场行为,还是金融组织机构及市场竞争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也将是颠覆性的。
当然,制度规则的设定还在于对政府职能重新界定,即在一个新的经济条件下,在金融市场中政府应该做什么。因为,即使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人民币对各国货币汇率能够逐渐实现双向浮动,但人民币汇率要形成一种有效的均衡价格还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这些都是《意见》对发行人之要求。同时,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得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
正如《决定》所表明,制度设定既可从上到下,也可从下到上,但更为重要的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得通过公共决策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才能平衡好不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让所制定的金融改革政策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中国金融改革蓝图透露出将加快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金融业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不过,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到底有多高,还得慎重评估。 金融市场价格机制如何形成 《决定》表明,深化改革就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观念对市场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无法对金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定下的金融体制改革的蓝图与路径,既反映了现实经济的要求,也表明了政府对于金融体制全面实现市场化转型的决心。
另一方面,如信用扩张过度,让大量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膨胀与循环,又容易推高资产价格,形成金融泡沫及风险,让产业空洞化。如果投资者认为公司承诺真实可信,就会接受这种格式化合约而进入市场。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利率及汇率作为金融市场资金的价格,与实质性商品的价格机制相比,其定价基础、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运作机制等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会更多。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的本质完全异化,其结果就容易导致各国货币超发、银行信贷滥用、各种金融杠杆无限扩张与放大等,而这些行为一旦走到极端就会爆发不同方式的金融危机。
?瑏瑣表面上看,这种政府过度信用扩张的方式可以通过政策来拉平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财富与收入关系,但事实上它可能成为成本最高的再分配方式,这不仅危及接受者的利益,也牺牲了纳税人的利益。可以说,早几年国内股市一直颓势低迷,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越来越不足,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股市完全由政府主导,而这种对市场绝对主导的政府权力无远弗届,但不需要承担这种无限权力的任何责任与风险,加上政府对股市信用的隐性担保,股市利益获得会以权力为核心而不是以市场价格为主。
首先,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放开央行对利率的管制。而产权必须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并且任何财产权利都要受法律保护,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一般来说,金融就是通过信用对资源进行跨时空的配置,就是对信用风险的定价。不过,7月份的贷款利率放开仅是利率的半放开,因为决定银行贷款成本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存款利率没有放开。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市场在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中,政府要对金融市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要保证金融市场的信息公开透明、要规范市场之秩序并保证市场有效运作等,同时,政府还得针对市场没有覆盖的地方,通过政策性金融,让弱势群体也能够受益于金融市场发展及经济繁荣。有不同的信用基础就有不同的市场融资结构,并不存在哪一个融资比重为优的理论与现实依据。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就是建立在这个原则基础上。在这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最为核心的问题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让市场在汇率价格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般来说,任何股票都是一份格式化合约,是合约不同当事人利益的联结。?瑏瑥不过,这些对基准利率的界定只是说明了基准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既没有说明确立新的基准利率为何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也没有说明金融市场为何需要基准利率。
该原则不仅是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也是《决定》最有新意的地方。当然,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新股定价平台是不是公平公正,监管部门有没有不断完善这个新股定价平台的机制,还有监管者的合规性审查到底是什么等。
小结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定下的金融体制改革的蓝图,表明了政府对当前金融体制全面转型的决心。正如《决定》所指出,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而这些金融产品的目标并非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等,而是制造波动、投机套利,以便攫取高额利润。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放缓,贸易顺差减少,做空人民币汇率的呼声更高。其目标就是通过重大的体制改革让中国经济全面地向市场化转型,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仅过度强调对金融市场的各种管制,也不断向金融业注入政策性资源,并对国有金融机构提供隐性担保。
关键词:金融改革 利率市场化 汇率形成机制 金融服务 股市改革 导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涵盖了16 个领域、60条具体任务、三百多条改革项目,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包括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的确立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确立问题。
那么,经济体制改革为何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为何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又如何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呢? 因为,尽管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进行了三十多年,市场经济观念已十分深入与广泛,但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国内的不少经济领域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无论是产权制度、合约安排,还是对弱势投资者的利益保护等,都有一个制度设定的问题。
第三,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四是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步伐。
近年来,国内外政府与学界对此问题也开始警觉。《决定》以当前及未来十年中国全面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主线,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及军队等方面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举措。因为,无论是从现代文明史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来看,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与繁荣三大动力之一(还有工业革命及科技创新) ,这已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与市场来鼓励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与自主创新相关的产业及行为等,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支持,并通过合理的信用政策来拉平不同产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财富与收入分配关系等。
对此,过去是一种常识,但现在则成问题了,特别是在20 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大量金融衍生产品出现,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金融本质也开始异化。美元作为一种信用货币,既反映了实际国家经济状况及竞争力水平,也渗透着各种政治、心理及文化因素。
尽管2013年人民币仍然处于升值态势,但人民币升值预期正在改变等。这就必然使得实质性贸易产品与货币交易的定价基础、价格运行机制有根本性不同,从而使得国际市场的实质性产品交易价格与不同货币交易价格可能形成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
二是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如何确立。那么如何来保证这种格式化的承诺真实及履行呢?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意见》把信息披露作为监管中心。